返回

邓小平: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十二集01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你们带我参观哪一口油井啊?”叶书记:“您十四年前参观过的那口‘光荣井’!”

    光荣井旁

    采油的千部和工人站在油井的前边,热烈欢迎邓小平一行的到来。

    邓小平一边频频挥手一边说:“同志们好!你们辛苦了!”

    叶书记大声地:“同志们!请安静!下边请邓副主席参观我们这口‘光荣井’!”

    采油的干部和工人停止鼓掌欢迎,并渐渐闪到两边。

    特写:井架上挂着“光荣井”三个大字。

    邓小平看着“光荣井”这三个大字,严肃地问:“同志们!这口井为什么叫‘光荣井’啊?是不是因为十四年前我参观过这口油井啊?”

    “不是!”众口一声地答说。

    邓小平:“那又是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邓副主席,您可能还记得,那时这口油井日产原油三十二吨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对,对!好像已经开采了四年吧?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是的!现在,这口油井日产原油已经增长到六

    十三吨,做到了开发十八年,产量翻一番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笑了:“所以你们就送给了它一个名字‘光荣井’,对不对?”

    “对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这样做好!”他指着旷野上林立的井架,“我希望有更多的油井挂上‘光荣井’的牌子!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我们一定努力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同志们!你们靠什么去努力呢?”

    “铁人精神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好!另外,我再送给你们一条:先进的科技和先进的管理。”

    大家兴奋地看着邓小平,似在等待着什么。

    邓小平:“二十多年前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我们,苏联撕毁合同卡我们,都想以经济的手段―尤其是用石油逼迫我们投降。但是,以王进喜同志为首的石油工人、科技人员创造了铁人精神,在祖国大地上找到了石油。因此,我们共产党人要永远发扬铁人精神!”

    采油干部和工人热烈鼓掌。

    邓小平:“但是,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,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,就说采油手段吧,我们也应当主动地走出去,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!只要我们做到了铁人精神加先进的科学技术,就一定会很快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!”

    采油干部和工人长时间鼓掌。

    大庆纪念馆

    邓小平一行在叶书记的陪同下走进纪念馆。

    邓小平一眼看见铁人王进喜的塑像,高兴地:“来!为了发扬铁人精神,我们在王铁人的塑像前合个影!”

    邓小平第一个站在王铁人的塑像前。

    叶书记、李秘书等站在邓小平的两边。

    牟记者举起照相机,风趣地喊了一声“茄子!”按动快门,咔嚓一声,照了一张合影。

    邓小平:“下边,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你们讲现在大庆油田的情况。”他蓦然抬头,看见一幅标语:

    特写:大庆外围找大庆,大庆底下找大庆。

    邓小平:“我看就从这幅标语讲起吧!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我们经过科学实验,证明在大庆的下边,也就是七千米的深层中蕴藏着石油;同时,我们经过科学钻探,在华北古潜山找到石油,在新疆和四川也在深层中找到了石油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很好嘛!你们搞深层开采有什么困难吗?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有!主要是钻头不过关。一些国家生产的打六千米的钻机都有缺点,打七千米就更困难了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我看了一个材料,美国的钻机能打到七千米以下。你们找外贸部门,买美国的,还是它厉害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走到李四光的照片前,有些激动地:“李四光同志是爱国的大科学家。当年,他说陆相能生油,有人就不服气嘛!结果,我们还不是找到了大庆油田!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大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李四光同志!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应该说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李四光同志!”他沉吟片时,“也不要因此而否定其他的学派。要搞百家争鸣。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是!”

    邓小平低沉地:“要不了多少年,石油又将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因素。”他沉思片时,“你们要加快找油,加快找气,一定要找到更多的油气田。我们年产要有五亿吨油就好了!”

    叶书记及所有陪同参观的人一片沉默。

    大庆街道

    邓小平一行在叶书记的陪同下走在宽阔的街道上。

    邓小平指着街道两边的住宅:“大庆贡献大,住房条件要好一些。你们不仅要生产石油,还要盖楼房,要搞建筑材料。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我们正在学着办这些事情。”

    邓小平:“大庆是以化工为主的城市,你们对油、气、化工的污染解决得怎样?”

    叶书记:“没有解决好。”

    邓

第十二集01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